近年来,贵州省盘州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,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、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培育以及村级事务减负等多个关键领域持续发力,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
建立“五岗二十级”薪酬体系,采取“两委专职人员转+公开招聘进”的方式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。对按法定程序产生的社区“两委”专职策略人员进行深入考察,严格程序,将政治素质过硬、热心为群众服务的“两委”专职干部吸纳进社区工作者队伍。同时,秉持“公开、平等、竞争、择优”原则,严格笔试、面试、体检、考察等程序,面向非全日制社区工作人员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2次184人。目前,共有城市社区工作者679名,常住人口万人配比达到18.19。积极引导196名社区工作者参与学历提升,67名社区工作者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,推动了专职向专业转变。
从网格员、志愿者以及返乡大学生、中挖掘有潜力、有热情的人才,储备后备力量184名,建立社区后备干部人才库,对入库人员实行动态管理,定期考核评估,及时调整补充。组织制定后备干部培养方案,通过理论培训、实践锻炼、传帮带等多种方式,提升政治素养、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。组织后备干部参加各类专题培训,学习党的理论、社区治理、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,安排参与社区重点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,在实践中积累经验、增长才干。同时,建立激励机制,优先推荐表现优秀的5名后备干部进入社区“两委”班子。
为让社区干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中,印发《盘州市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、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实施方案》,明确村级组织职责和协助办理事项清单、悬挂标牌标识指导目录、证明出具清单等事项,建立村级事务准入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。同时,加强村级组织标牌标识悬挂、证明出具等工作实地指导,走访调研规范挂牌证明23次。积极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、市场监督、供电、武装等部门沟通,通过清理规范,摘除各类冗余牌子1200余块,村(社区)证明事项压减率达80%,有效杜绝了“奇葩证明”“循环证明”等,进一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落地落实,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。(陈文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