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想过,什么样的鱼才能算是真正的大鱼?以常见的“四大家鱼”为例,三十斤以上的个体才配得上“大鱼”的称号,而超过五十斤的,更堪称“巨物”。这样的标准,也许并非人人认同,但在不少钓鱼人心中却是共识。
然而现实中,很多钓鱼爱好者一辈子都未必能钓到一次真正的大鱼。身边不少钓友钓鱼几十年,仍然与三十斤的大鲤鱼无缘。我自己因为曾做过一段时间自媒体,倒也有过两次运气,钓到过三十多斤的鲤鱼,但也仅此而已。为什么钓大鱼如此艰难?平台上那些动辄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鱼究竟都是谁钓到的?仔细想来,真正能钓到大鱼的人,往往集中在三类群体中,与钓技关系不大,更多取决于条件与投入。
大鱼难得,并不是到处都有生存环境。尤其在北方,水域条件相较南方逊色许多,大鱼密度稀少。若经济条件有限,就只能在周边水域碰碰运气;但若财力雄厚,便可以跨省奔赴千岛湖、清江、丹江口水库、万峰湖等盛产巨物的大水面。一趟南方之行少则十几天,多则一个月,一年能安排一两次已属难得,而三四次则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与金钱。更不用说垂钓过程中本身的花销,例如钓青鱼时,仅打窝每天就要消耗上百斤田螺,费用轻松破千。没有扎实的经济基础,根本难以长期坚持。相对而言,那些生意人、自由职业者,时间宽裕,资金充足,才有更多机会与大鱼相遇。
这类人眼中只有鱼,几乎把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钓鱼上。曾经见过一个痴迷的钓友,冬天冒着零下十几度的天气,骑摩托车跑三十公里去河边扎营,没有帐篷,就睡在秸秆上,连锅碗瓢盆都随身带去,靠煮鱼充饥。连续坚守一个多星期,手机没电,家人也不管,最后还是因大雪路滑摔进沟里才被迫回家。最终,这样的执念让他付出了婚姻的代价,但他依旧沉浸其中。多年下来,他确实钓获过不少三十斤以上的大鱼。像这样为了钓鱼不惜一切的人,往往才是巨物频出的“常客”。
随着自媒体的发展,钓鱼已不再只是消遣,更成为一些人赖以为生的职业。他们为了视频效果,不惜一次性打窝上千斤饵料,每天补窝几百斤。这样的投入对普通钓友来说难以想象,但对职业博主而言,却是为了高播放量、高收益而必须承担的成本。广告合作、带货收入、平台分成,让他们有条件不断追逐大鱼甚至巨物。正因如此,很多观众在视频中看到的“神级渔获”,其实是这种职业化运作下的产物。
综上所述,能稳定钓获大鱼的人,往往属于三类:经济自由、时间充裕的人;为钓鱼痴迷到不顾一切的人;以及把钓鱼当事业来经营的人。普通钓友难得遇上巨物,并不是因为技艺不足,而是条件不够。大鱼之所以稀有,不仅在水中数量有限,也在于钓鱼人能否付出足够的金钱、时间与精力去守候。